恒行娱乐学校成立后,青岛本部设文、理两个学院,文学院下分中文、外文、教育3个系,理学院下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系,在济南设农事试验场和实习工厂。1932年经过调整,教育部将学校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文、理两学院合并成文理学院,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农学院在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这段时期,学校聘请了老舍、洪深、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王统照、王淦昌、童第周等一大批名流学者,国立山东大学斐名全国。1936年在校学生411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迁往四川,后停办,学生转入中央大学等校。1946年1月,国立山东大学接管于1939年4月日据期间在青岛建立的医学专门学校筹建医学院。设一个医疗专业不设系,学制六年,首届全国招生40名。1946年10月25日,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正式复校。设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下设中文、外文、数学等14个系,以后又增设历史学系。至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全校教师达220人,在校学生1132人。山东大学在青岛时的校址包括鱼山路(今青岛海洋大学)、泰山路(今青岛医学院二院)、武定路(今青岛警备区司令部)等处。1951年,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仍设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连同新增加的政治、艺术两个直属系共18个系,另外还有历史语言和海洋物理两个研究所。从1951年始,中文、历史两个专业招收研究生,之后又相继增设了数学、物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生专业。当时教师、学生分别达到486人和2366人,学校初步形成以文史见长而又重视研究和开拓海洋学科的特色。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调出工、农两学院和地矿、政治、艺术3个系。除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与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两系合并成立青岛工学院而留在青岛外,其余均迁至外地。院系调整后,学院除暂保留医学院外,取消院一级的建制,设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海洋、水产9个系。至此,山东大学定型为一所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的、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山大医院独立成为青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1958年10月,将近三分之二师资迁往济南。主校园、附属中学以及部分文理教师和海洋、水产和地矿三系留继续在青岛,形成同一所大学包含山东大学济南校区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办学局面。
1939年,庇護十二世在當選天主教教宗不久後,在宗教科学院發表演說,讚揚伽利略“是研究方面大无畏的英雄...不怕路上的危险与绊脚石,也不惧怕到达坟墓的那一刻。”。教宗40年的亲密顾问罗伯特·雷伯教授写道:“庇护十二世很注意不去对任何事物(对科学)进行过早干预。在这点上他十分积极,并对伽利略的案件表示深深的后悔。
記載: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勳(即堯);帝嚳死後,以其年齡最大的兒子摯繼承帝位,為帝摯。堯好學而能幹,十三歲時就受命輔佐帝摯。帝摯才幹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國家。而堯仁慈愛民,明於察人,治理有方,盛德聞名天下。於是各部族首領紛紛背離帝摯,而歸附於堯。帝摯也自覺不如堯之聖明,終於在繼位九年以後,將帝位禪讓於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