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98 MB
下载:115次
汇丰娱乐
- 支 持:Linux
- 分 类:节奏游戏
- 大 小:619 MB
- 版 本:3.8.4
- 评 分:
- 开发者:星耀科技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下载量:9988次
- 发 布:2025-02-22 15:59:27
扫码免费下载
#汇丰娱乐简介
對外官方交往中,已知最早使用「中國」的是西漢,比如漢使陸賈對南越王趙佗說:「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轝,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唐太宗赐薛延陀国书有:“中國禮義,未始滅人國,以頡利暴殘,伐而取之,非貪其地與人也。”元世祖賜高麗國書有:“中國之姓雖更,外邦之貴不闕。”給日本国书有:“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明太祖赐日本国书有:“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稱:“咨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清朝自入主中原以来即以中國自稱。1689年,清朝与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将“中国”譯成拉丁文,作为现代国家概念的名稱使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簽訂《南京條約》,這是漢文的“中国”首次在条约中作为现代国家概念使用。1909年,受到西方國際法的衝擊,清朝頒佈中國第一部成文國籍法,明確地以現代法律形式自稱為「中國」,首次在法律上賦予了現代國籍法和「中國國籍」的意義。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通稱「中國」,从此“中国”成为國際法现代主權国家正式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通称“中国”。
中药的毒性,在广义上泛指药物的偏性,在狭义上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應與副作用不同,它對人體的危害性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東漢時代,《本經》提出了"有毒、無毒"的區分;在《本草纲目》中将药物的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前人是以偏性的強弱來解釋毒性程度,有毒藥物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或相當,因在用藥時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應,如商陆、细辛、苦杏仁、何首乌、附子等常有不良反应的報告。相對毒性較小或無毒的中藥,並非絕對不會引起中毒反應,如人參、艾葉、知母等皆有產生中毒反應的報道,這與劑量過大或服用時間過長等有密切關係。